•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帮助
  • Home首页
  • 论坛首页
登录  注册
  • 讨论区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用户名
热门版块: 
  • 心跳学生会 
  • TokimekiClub 学生礼堂 
  • 心跳町の溫泉 
  • 东瀛和风 
  • ☆☆☆心跳餐厅☆☆☆ 
  • 游乐园 
  • wind
  • 个人首页
  • 我的收藏
  • 好友近况
心跳回忆网络 心跳町の溫泉 浅观一些人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新 帖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jshengyu0
级别: 光辉三年生
  • 作者资料
  • 发送短消息
  • 加为好友
UID: 9200
精华: 0
发帖: 2337
学分: 3 点
心跳金币: 6493 円
奖学金: 13 ¥
邪恶度: 0 级
心跳度: 5 ℃
在线时间: 2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16
最后登录: 2020-10-22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1 15:16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浅观一些人种

管理提醒: 本帖被 nijino 执行锁定操作(2011-06-24)
              欧洲居民主要是白种人,在人种学上的正确称呼是“高加索人种”,与尼格罗人种(黑种人)和蒙古人种(黄种人)是相提并论的。
    关于“高加索人种”的说法,是说他们都来自高加索地区,这个地方现在哪呢?如果把中亚各国譬做在“大道”上,那么高加索就是被黑海和里海夹起来的“胡同”,当中又被高加索山脉隔成南北。南边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国家,这个大家应该有点印象,1922年,这三个国家就是以“外高加索联邦”的名义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共同组成CCCP(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北高加索则包括车臣,南奥赛梯等,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恩怨至今未了。就是这个地方了,出产了当今世界白种人的祖先,在几千年前某个时期向四面八方迁移,语言都是印欧语系。这些远古向四处扩散的高加索白人,他们是以游牧部落的形式,分为三个方向,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进入波斯,另一支向西迁入小亚细亚。
  迁移到亚洲的是伊朗、阿富汗和我国的西域。在印度,本来有另外一种高度发达文明,不知因什么缘故衰落了。而印欧的游牧民族侵入现在巴基斯坦、印度地区后,和当地民族争斗、融合。当地语言改为现在印欧语系。而印度南方东方还都是肤色黑的南亚人,语言也不是印欧语系;西北方是象阿富汗一样的白种人,中间都是混合过渡的。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历届世界小姐中当选的印度小姐多为印度人中的白种人,印度的最高种姓——婆罗门也自称为高贵的“雅利安”人。这个“雅利安”词汇,为大家所熟悉,主要归功于二战时希特勒的使用,它其实是和“高加索人种”平行使用的一个词汇,远古向四处扩散的高加索人部落,自称“雅利阿”,二战时,伊朗和德国亲近,就是因为他们自认和德国是属于一个人种的,而不是周边阿拉伯的闪族人,而希特勒推行种族主义,将其狭隘化,仅仅规定“金发碧眼”的才属于这一种族,这样一来,欧洲的民族中,就只有日耳曼民族是符合的了。
  
  就欧洲而言,其人种从民族源流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族系。
  
  1,日耳曼 2,斯拉夫 3,凯尔特人
我们先来谈日耳曼人,一般我们现在提到日耳曼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德国人,这其实也不错了,现在日耳曼狭义上指的就是德国人。而整个欧洲大陆,也只有德国人自称“日耳曼人”了,比如我们看足球,叫德国队的外号就是“日耳曼战车”。
  
  日耳曼人登上历史舞台,是古罗马帝国晚期,他们本是被古罗马人称为北方红发高大体格的“野蛮人”,被罗马人收编为雇佣军用来作战,可是最后却起义做了古罗马的掘墓人,灭掉了古罗马。
  
  在那个时候,日耳曼人已形成几大分支,如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等。在后来的时期里,东哥特人与罗马人融合成为现代的北部意大利人;西哥特人则构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渊源;法兰西民族、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是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凯尔特人(也即高卢人)融合的结果;另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大部萨克森人是今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兰人、比利时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的祖先;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还有朱特人到了英格兰;诺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诺曼人则汇入了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北部)、爱尔兰人、东斯拉夫人。 
  
  以上一段有点复杂,我来重新讲一遍就明白了。德国人是日耳曼人,那么同属德语系的奥地利和瑞士肯定也是了,这点没异议。英格兰现在仍旧自称盎格鲁—萨克逊人,起源于德国高地,看英语和德语也可以看出来,所以也毋庸置疑。希特勒备加推崇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挪威和瑞典,以及丹麦人等所谓的北欧人种也算了,而荷兰这个国家讲的弗拉芒语,本身就可以归类于德语的一个方言,所以荷兰人也是日耳曼人,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比利时、卢森堡等等,我们只能说他们血统中的日耳曼成分很多,但没有德语系和北欧国家多。相比较而言,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荷兰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绝对是日耳曼人最纯粹的后裔。
分析德国的十个人种:(蛮族入侵中的重头戏)
德国是一个白种人国家,这毋庸置疑。而白种人或称高加索人,拥有北欧人种、阿尔卑斯人种和地中海人种等区分,而在这些人种内部,尽管我们已经很难看出区别,但仍有若干分支。德国是一个中欧国家,地处北欧与阿尔卑斯山脉之间,在人种方面也在介于两者之中,自北向南由北欧人种向阿尔卑斯人种过渡,而前者影响更大。如果按细分的标准,德国目前主要是由十种人构成的。
  
  1. 哈尔施塔特人(Halstatt):最标准的北欧人种,除了金发碧眼外,最突出的特色是头部与面部狭长,头骨指数CI在77以下,即头宽只有长度的3/4。此外额头高耸且具有坡度,与鼻梁平行,低颧骨,薄嘴唇,下巴向上翘起,身材普遍高大消瘦。Halstatt的名字来源于某奥地利村庄,在这里出土的公元前10世纪的铁器文明,据信是日耳曼与凯尔特人的共同渊源。
  
  2. 波尔比人(Borreby):这是旧石器时代的遗留人种,科罗马农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年代中与其他人中混合,目前只在德国菲马恩岛和挪威耶伦地区拥有较纯粹类型,而具有其部分特点者为数众多。其典型特征是前额硕大,眉脊突出,骨骼与关节粗大。赫内斯兄弟均为典型的波尔比人,而随着恩斯特的落选,本届德国队中没有这一类型。Borreby是一丹麦地名,此地据说也能发现此类典型。
  
  3. 法伦人种(Faelid):这种类型在德国威斯特法伦地区最为普遍,因而以此命名。是Halstatt人与Borreby人混合的产物,特点是面部较宽,下巴方正,除此外与纯北欧人差别不大。这一类型在德国十分常见。
  
  4. 凯尔特—北欧类型(Kelt-Nordid):由Halstatt人与阿尔卑斯人以及旧石器时代的另一幸存人种Bruenn人构成,外形与北欧人类似,但头发颜色较深且发红,额头较为扁平。这一类型与古代凯尔特人类似,但具有这一特点者未必与凯尔特人有关。主要分布于莱茵河流域,尤其是西南部的弗兰肯地区。
  
  5. 东波罗地人(East-Baltid):主要集中在德国东部地区,头型较圆,与Borreby人类似,区别是翘鼻很多。
  
  6. 盎格鲁萨克逊人种(Anglo-Saxon):分布在德国西北部,由Halstatt人,Borreby人, Bruenn人等混合而成,相貌特征在Halstatt人与Faelid人之间,面部较宽但下巴较尖。
  
  7. 诺里人(Norid):是介于北欧人与中欧Dinaric人之间的类型。同时具有北欧人金发碧眼与Dinaric人高颧骨和鹰钩鼻的特点。诺里人在巴伐利亚南部与奥地利较为常见,这里在2000年前是罗马帝国的诺里孔行省。
  
  8. 阿尔卑斯人(Alpinid):是德国南部的常见人群,头圆脸宽,颧骨较高。
  
  9. 迪纳里克人(Dinaric):是分布在中欧和巴尔干地区的人种,广义上可以看作阿尔卑斯人的分支,在德国主要集中在南部。面部特征是颧骨较高,鼻子长且弯。
  
  10. 地中海人种(Mediteranid):皮肤黝黑,头发乌黑,身材于脸型较瘦小,主要分布于南欧,在德国的地中海人种往往是移民后代。
提到斯拉夫,它的主要分布范围是东欧地区,分为以下三大支。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主要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的居民了。西斯拉夫人,有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则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半岛,分别是如下国家: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黑人。
  
  斯拉夫民族,分化得比较复杂,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其语言、文化、历史、宗教上已没有多少共通性。三大支系间差异迥异。
  
  保留斯拉夫民族性征最多的还是东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这两支的共通性还是有些的,比如说斯拉夫语系、大多使用基里尔字母,大多信仰东正教,名字里面以“斯基”、“夫”、“维奇”结尾比较多。基里尔字母就是俄文字母了,在欧洲,现今语言,无论其多纷杂,之间差异如何巨大,使用的拼写字母其实只用三种字母拼写,腊字母、基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如今只有希腊人和塞浦路斯岛上的希族人使用,拉丁字母使用的是数量庞大的一堆国家,而基里尔字母主要是东、南斯拉夫人了。
  
  南斯拉夫人中,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是使用俄文字母的,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是使用拉丁字母,但虽然使用的拼写方式不同,但都属于斯拉夫语系,他们之间是可以通话的。克罗地亚语与塞尔维亚语讲出来是一样的。这点与蒙古语很相似,蒙古国的蒙文是用俄文字母的,而我们的内蒙古还是沿用旧蒙文,但他们之间交流上并没什么问题。
  
  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为什么是南斯拉夫人中的异类呢,这是由于这两个地区过去一直由奥地利统治,有点日耳曼化,所以信仰也是天主教,而非东正教。
  
  西斯拉夫的三个国家,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跟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相似,他们处在德国边缘,主动或者被动,受日耳曼德意志人的影响,如今已高度日耳曼化,特别是捷克人,长期受奥地利人统治。而波兰,先是受德国影响,文艺复兴后又长期景仰西欧文化,尤其是法国宫廷文化,更是将斯拉夫的一套统统抛弃,现在留下的痕迹,也只有语言和名字了,波兰人的名字结尾叫“斯基”“夫”的还是比较多。而文化上心理上则属于拉丁天主教文明圈。
凯尔特人,最近不是有个帖子讲龙是凯尔特人的守护神么。比较纯粹的凯尔特人是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另外法兰西人、比利时法语区人、卢森堡人的血液里来自于凯尔特人的分量相当多。
  
  这样一来,欧洲的国家差不多讲得差不多了,剩下没说的主要是南欧了。
  
  欧洲的白种人除了以上民族源流分法,从体格上,有另外一种分法,1.北方的金发白种人即诺迪克人(诺迪克是north的词根),2,白种人即地中海人或者伊比利亚人,3.中间种族即阿尔卑斯族。
  
  所谓的南方暗白种人(南欧人种),即拉丁人种(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他们长得与他们的邻国明显不同,象一些有拉丁血统的明星如泽塔-琼斯、安东尼奥、瑞奇-马丁以及看西班牙的足球明星如劳尔等,相貌很典型,皮肤稍黑,身材梢矮小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了——民族混血。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居住的伊比利亚半岛与阿拉伯一道浅浅的海峡相隔,所以曾经一度被伊斯兰化,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历史上叫什么绿衣大食的,这一伊斯兰化长达700多年,长时间的通婚什么的,都改变了西班牙民族的血统,所以现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血统中,不可避免的含有了阿拉伯闪族人的血统。当然,闪族人也属于白种人,但跟欧洲的白种人还是区别很大的。
  
  意大利也是南欧了,由于是古罗马的故都,所以古罗马的血统比较多了,另外就是日耳曼血统。所以意大利人呢,黑头发很多,与北欧的金发还是有区别了。由于是混血,所以意大利产帅哥美女了。
  
  提到古罗马,不得不提另一个以“罗马”命名的国家,也是巴尔干半岛上唯一不属于斯拉夫的国家——“罗马尼亚”,他们是达契亚人同古罗马人长期融合的结果,信东正教。
  
  在巴尔干半岛的顶端,有一个国家一直没提,其实她是古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希腊。希腊人信仰东正教,东正教现在大家一提起就联想到俄罗斯,其实当初东西罗马分裂,整个东罗马都是信仰东正教的,而教廷也是位于繁盛的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只是后来东罗马为突厥所灭,不得已迁往刚刚皈依东正教的基辅公国,被俄罗斯拣了个大便宜。
  
  希腊语是独立于拉丁语族(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日尔曼语族(德语、英语、荷兰语、斯堪第纳为亚语)、斯拉夫语族(俄语、波兰、前南斯拉夫诸国、捷克、斯洛伐克)三大语族外的特殊语族。
  使用希腊字母。
  
  希腊人也与上面的人种没什么大的关联,就是土生土长的古希腊人的后裔。
  
  说说比较奇怪的匈牙利人吧,这个很多人儿时就知道欧洲有个匈牙利,里面的人和中国人的习惯一样,姓在前,名在后,后来有种说法,说匈牙利人就是唐朝的匈奴,这个说法待考。
  匈牙利人也称为马扎尔人,他们确实来源于东方,公元9世纪从中北亚来到多瑙河平原定居的马扎尔游牧部落(近突厥系)为主体,后来融合了部分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形成了匈牙利人。
  
  欧洲的民族里,还有两个异类,芬兰和阿尔巴尼亚人,芬兰人属“蒙古利亚种人”,属“乌拉尔—阿尔泰语系”,与日本和韩国有点渊源,但由于地处北欧,吸收了太多周边白人,已高度日耳曼化,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与日耳曼人有什么区别。
  
  阿尔巴尼亚人,不知道什么种族,似乎更接近斯拉夫种族,其语言也是很特殊的语言,由于长期在奥斯曼统治下,全体信奉伊斯兰教,也算欧洲的异数了。
   再说说犹太人(虽然游戏中未有出现,但这是一个不得不提的民族),他们并不是欧洲大陆的原始居民,而是闪族(闪米特人)的支系,与同属于闪族的阿拉伯人是“近亲”。闪族发源于阿拉比亚,即阿拉伯半岛。自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巴勒斯坦以后,流落到欧洲的犹太人逐渐具有欧洲人外形特征,这也是混血的功劳。犹太人这个民族并不是以血缘分的,而是以文化。他们有自己的宗教,节日,习俗(犹太人独有的小帽、胡子、男子的割礼等等),只要信仰了犹太教,即使你是黑人,也是犹太人。
  
  散居在四处的犹太人,与其居住地的民族更为相似,比如德国的犹太人更像德国人,起名也是德国化的;俄罗斯的犹太人则是斯拉夫化。当初纳粹为了区分日耳曼人和犹太人,是找了很多专家专门研究过他们和犹太人的区别的,一般来说黑头发黑眼睛加鼻翼相对较宽的人是犹太人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抓捕犹太人的时候主要依靠的还是对家族档案的调查,而不是外貌,否则希特勒自己就是最有犹太人嫌疑的。
阿拉伯人,泛指讲阿拉伯语的各民族。阿拉伯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欧洲人称之为萨拉森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阿拉伯国家,占各该国居民的大多数。此外,还有一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乍得、坦桑尼亚等国。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混有尼格罗人种特征。阿拉伯语为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有众多方言。自6世纪起使用源自阿拉米字母的阿拉伯文字。绝大多数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部分属什叶派。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的部分阿拉伯人信奉基督教。阿拉伯人的民族来源可以上溯到远古的闪米特人部落。在历史上与亚述人、阿拉米人、迦南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等有亲缘关系。7世纪初伊斯兰教兴起,各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完成统一后,迅速向外扩张。8世纪中叶建立起东自印度河,西至大西洋,横跨亚、非、欧3洲的阿拉伯帝国(中国史称大食)。起初置都麦加;倭马亚王朝迁都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迁都巴格达。10世纪起,国势渐衰,并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哈里发政权。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占巴格达,东部哈里发国遂亡。西部各哈里发国也随之先后覆灭。但哈里发的名义一直延续到1258年。
阿兹特克人  
Aztec  
  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又译阿兹台克人,阿兹特卡人。中心在墨西哥特诺奇,故又称墨西哥人或特诺奇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韦拉克鲁斯、莫雷洛斯、格雷罗等州。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纳华特语,属印第安语系犹他-阿¢兹特克语族。原有象形文字。多信天主教,也信众神,如太阳神、月亮神、春神等,特别是守护神、战神“威济洛波特利”。阿兹特克人于1160年由北部的阿兹特兰(鹭之地),经过2个世纪的漂泊生活后,定居于墨西哥河谷,由游牧转为务农。1325年开始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今墨西哥城)。以勤劳和英勇善战著称。14~15世纪征服邻族,疆域扩展,达到瓦哈卡和特万特佩克,北部达到圣路易斯波托西,东南达到危地马拉,盛极一时,号称阿兹特克帝国。1518~1521年,西班牙殖民军占领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帝国的统治告终。阿兹特克人对墨西哥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形成曾产生深远影响。“帝国”时代的主要社会组织是部落联盟。每个部落由20个氏族组成。有部落议事会,由4名行政官吏实行集体管理。部落组织形式不断改变,以适应定居生活的需要。捕获战俘,部分作为人祭,部分沦为奴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富分配出现了明显的不均,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已有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萌芽。上层由武士和祭司组成,中间有商人和工匠,最低层为奴隶。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玉米、豆类、棉花、烟叶和剑麻等;沿海居民从事渔业。14~16世纪经历了文艺昌盛时期,吸收、发展和丰富了托尔特克人、米斯特克人的文化。除有象形文字外,天文学和医学也很发达。为著名的拉丁美洲四大文化基地之一。在服饰方面,男子披短披肩,妇女穿裙子和白色长背心。男女均戴大耳环。阿兹特克人今已成为现代墨西哥居民的组成部分,只有少数人尚保留旧的经济结构和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作者 作者:形而上的忧伤 天涯贴吧。
顶端
  • 回复
  • 引用
  • 分享
wxangang
级别: 光辉三年生
  • 作者资料
  • 发送短消息
  • 加为好友
UID: 9222
精华: 0
发帖: 3792
学分: 4 点
心跳金币: -1400 円
奖学金: 0 ¥
邪恶度: 1 级
心跳度: 22 ℃
在线时间: 23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29
最后登录: 2023-05-27
1楼  发表于: 2011-06-11 16:42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你还是各种历史..........你还是研究地球生命起源吧~
顶端
  • 回复
  • 引用
  • 分享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心跳回忆网络 心跳町の溫泉
http://www.tokimekiclub.org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取消访问

>>Tokimekiclub 十周年风格 v1.0<<
Total 0.014395(s) query 6, Time now is:05-09 00:20, Gzip enabled 沪ICP备06027562号
Powered by PHPWind v7.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Desgin by shiorifujisaki
清除Cookies | Contact us | Wap | Top